j9集团|j9国际站官网
当前城市:北京 [切换其它城市] 
www.eduease.com 请家教热线:400-6789-353 010-64435636 010-64450797

 app下载

易教网手机站二维码

扫一扫进入易教网手机站

易教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

易教播报

欢迎您光临易教网,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易教网北京家教的大力支持和关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打造北京地区请家教,做家教,找家教的专业平台,敬请致电:010-64436939

当前位置:j9集团|j9国际站官网 > 北京家教直通车 > 为什么父母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为什么父母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j9九游会网址

【来源:易教网 点击数:72 更新时间:2023-09-20
为什么父母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虽然做父母的总是忍不住想象孩子的未来,但在无限多的可能性中,孩子到底会有怎样的人生,是你无法决定的。无论你怎样焦虑,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

别把“野猫”当“老虎”

很多父母都处于过度焦虑的状态。

孩子只不过是一次数学考试没考好,就头皮发麻:“完了,看来他没有数学天分,以后小升初、中考、高考可怎么办呢?数学是高考必考的,看来他上不了好大学了。上不了好大学,一辈子不就完了吗?”

然后半夜起床,上网搜索提高孩子数学成绩的方法,第二天一早又到处打听哪里有好的数学培训班,晚上就带着孩子去交钱报名了。

还有些父母,先是焦虑孩子说话晚,孩子会说话了,又焦虑孩子没礼貌、乱打人;孩子不打人了,又开始焦虑孩子学不会拼写;孩子会拼写了,又焦虑孩子在班上不主动发言······ 总之,前面的焦虑刚消失,后面的焦虑便接踵而至。

焦虑有益还是有害,关键在于度——焦虑程度要与事情的危险程度相匹配。老虎会吃了你,非常危险;狐狸会吃你家的鸡,使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野猫会偷你家的鱼,当然也是一种财产损失,但你辛苦一点儿,多打点儿鱼就弥补了。

面对这三种危险,你的焦虑水平应该和它们对你造成的威胁相匹配:对老虎产生的焦虑最多,狐狸次之,野猫最少。

我刚到美国时,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有位女生给在国内的父母写信说:

“爸爸妈妈,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最近还交了男朋友。他虽然只是初中毕业,没有工作,但是没关系,我向同学借钱给他用,因为真爱是无价的。

他比我大19岁,对我就像对女儿一样疼爱,我很喜欢这种感觉。他有时候不开心了会打我,但我不会怪他的,因为总是我先惹他生气的。他有很多爱好,比如滑雪。我们上周一起去滑雪,他把我拉上了黑道,我把两条腿都摔断了。所以,我现在是躺在医院里给你们写这封信……

好了,其实前面说的都没有发生,我在美国一切都好,没有交男朋友,身体也很好,只是这学期有一门功课没有及格。”

显然,这位女生是怕父母对她有门功课不及格大发雷霆或者过于担心,虚构了前面那些更糟糕的场景,先吓一下父母,等到父母担心到了极点,才说出她真正遇到的问题。

这时,她的父母肯定已经发现,功课不及格这个以前他们非常担心的问题(野猫级别),与女儿生命有危险、摔断了两条腿、被老男人骗相比(老虎级别),其实算不上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属于老虎级别,比如,那些影响孩子健康、乃至威胁孩子生命的重大疾病和意外事故;有的属于狐狸级别,虽然不致命,但可能显著影响孩子的未来,比如道德品质、社交障碍、学习障碍等。

而大多数问题,只属于野猫级别,从长远看并不会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一次考试没考好,对你安排的兴趣班没有兴趣,和其他孩子在操场上打了一架……

遇到老虎级别的问题,你就应该整夜睡不着觉、心急如焚,想尽一切办法全力解决;遇到狐狸级别的问题,你就应该高度重视、仔细研究,一步一步认真解决,而那些野猫级别的问题,你当然也要应对,但完全没必要彻夜不眠、大动干戈。

如果你对一些影响不大、可以逆转或者大幅减轻后果的问题,焦虑得好像生死攸关、前途命运在此一举。这些过度焦虑,就是自找的。

02、报班不是多多益善,别忽视“机会成本”

过度焦虑让你使用过多的资源去解决一个次要问题,从长远看得不偿失。人在过度焦虑的状态下,最容易犯简单错误。

我儿子今年6岁,家长们在一起聊得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

“6岁之前是学外语的第一敏感期,必须要早点儿开始啊。听说× ×培训机构的外教不错,一起报吧。”

“现在小学都有要求,人学时必须认识100个字,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幼小衔接必须要做啊,一起拼个班吧。”

“奥数要从娃娃抓起,将来小升初的时候可以加分。孩子如果能在奥数比赛中获奖,所有牛校(顶尖的重点学校)都抢着要。去报一个吧。”

这时,我一般都是使大家扫兴的那个,这个也不报,那个也不学。于是,就有家长来劝我:“孩子反正有时间,闲着也是闲着,多学点东西,艺多不压身,又不损失什么,对不对?”

还真不对。孩子损失了其他选择的机会,付出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要放弃的其他东西的最大价值。

一般来说,成年人哪怕不知道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在做选择时也会本能地考虑机会成本。

比如,有人向你求爱、你会想一想其他潜在的追求者,把他们细细比较一番;你去找工作,收到一家公司的offer,还要再等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公司想聘用你;更不用说如果你投资,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房子,你都知道,这笔钱买了这个股票或者这套房子,就不能买那个股票或者那套房子,所以必须谨慎选择。

可是一到育儿这件事上,父母就没那么理性了。英语、识字、数学,哪个不重要?还有手工(锻炼动手能力)、钢琴(接受音乐熏陶,还顺便提升数学能力)、少儿编程(那可是未来最重要的技能)……·不都应该学吗?

可你想过没有,对孩子成长有益的东西很多,但孩子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什么是最重要的?

父母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那些能量化的知识学习上,比如英语单词量、识字量、数学题,而忽视了那些无法量化的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等。

但是从长远看,决定孩子一生成就的到底是什么?自主性、社交能力、创造力的作用,至少不比书本知识和考试能力的作用小,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时间和机会。

孩子本来可以用上辅导班的时间自由玩耍,家长眼中的“瞎玩”,其实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除了可以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能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做决定。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家长安排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又要听老师指挥,怎么可能发展出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呢?

如果孩子用这些时间在操场上、公园里和小伙伴一起瞎玩,那就更好了,既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又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哪怕就是发呆,也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静修创造力,因为人发呆时大脑并不是就关机休息了,而是启动了“默认模式网络”,这个“网络”正是创造力的来源。

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使家长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

为什么家长在投资、求职的时候都能考虑机会成本,一到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就对各种“能力提升机会”丧失了抵抗力,忽略了机会成本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孩子未来的过度焦虑,使他们对各种机会的实际成本和真实收益无法做出理性判断。

03、可以互相比较,不能以偏概全

我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位同班小朋友的家长对我说:“我也想按照你讲的方法育儿,可是不行啊。我家孩子太差了,没有一点儿竞争力,不给他补课怎么行呢?”

这个小朋友我也认识——非常活泼可爱,我很奇怪她的家长为何会说她太差:“她怎么太差了?我觉得不比别人差啊。”

这位家长掏出手机,一边说一边划拉着手机屏幕给我看:“你看看,这是她们班一个孩子画的画,多生动!我们家孩子现在只会画圈圈!这是她们班一个孩子写的日记,人家孩子都会写这么多字了,可我家孩子现在只会写自己的名字!还有这个视频,你听听,和她一起学钢琴的孩子弹的,才5岁巳经弹得这么好了。我家孩子呢?一叫她上钢琴课就像要杀了她似的!”

“你说的好像不是同一个孩子吧?你让自己的孩子和画画最好的孩子比画画,写字最好的孩子比写字,弹钢琴最好的孩子比弹钢琴,当然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啦。”

“不这么比还怎么比?!难道和不会画画的比画画、不会写字的比写字、不会弹钢琴的比弹钢琴吗?那不成了阿q了吗?”

“当然不能那么比,你得和大部分人比啊。”

这位家长就是犯了取样偏差的错误,也就是以偏概全。她在找老公时,不会拿自己的老公和马云比财富、和金城武比相貌、和爱因斯坦比智商、和c罗比身材,因为理智的人都知道,那不代表平均水平。

但有了微信之后就不同了。在班级群里发孩子画的,肯定是那些画画特别好的孩子的家长。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有4个家长发了,那也才占班级人数的10%,但是你一天看到4个孩子画的很漂亮的画,还能沉得住气吗?

要知道,这不是艺术学校那些遥远的天才们画的画,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啊。这时候,你早忘了那只是班上画得最好的10%的尖子,而错把它当成是全班的平均水平了。


更糟糕的是,父母还特别容易把不同孩子的优点集合到一起,成为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个和梦中情人、白马王子一样,虚构出来的人物。你在买车时不会要求既要有德国车的安全,又要有日本车的省油,还要有美国车的宽敞,最后还得是国产车的价格。


但到一说到孩子,却理直气壮地今天拿他的成绩和学习尖子比,明天拿他的身体和运动尖子比,后天拿他的情绪和“乖”孩子们比。要知道,这世界上除了“我的孩子”,就全是“别人家的孩子”,这相当于要让孩子一个人打赢全世界。这公平吗?孩子受得了吗?

这也是取样偏差的错误,把虚构出来的人物当成了真正的样本。

这些错误,你在找老公或者买车的时候不会犯,为什么在孩子身上就会犯呢?

因为你太焦虑了,过于担心那些“素质”、指标对孩子的影响。你对孩子的未来过度焦虑时,会反复检查孩子的各项指标,宁可往上比过了头,也不能往下比松了劲。

但这些指标并不会决定孩子的生死,大部分指标甚至都不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重大影响,这样不客观、不准确的比较,只会让你过多地注意那些其实根本没那么重要的事情,给孩子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对孩子的成长毫无裨益。

04、孩子的大部分缺点,都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

有些家长的焦虑倒不是来自时代,他们的心态比较开放,不和别人比较,没有一定要让孩子出人头地或者达到父母的预设目标的想法,可他们仍然焦虑。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家长的心里话。

抱怨不听话:“我真是受不了这孩子了!超出我能忍受的极限了。我就没见过这么不听话、这么能闹腾的孩子!我叫他往东,他一定要往西;我叫他赶鸭,他一定要撵鸡;叫他刷牙、洗澡,不做;叫他讲礼貌,不讲;不许他吃零食,他偷偷吃;不许他看电视,他偷偷看。现在连说谎都学会了,明明偷吃了薯片,还在口里嚼呢,还面不改色地说‘我没吃啊’。我真是担心啊,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啊!”

抱怨不爱学习:“唉,我家孩子,一点儿毅力都没有。见到什么都感兴趣,什么兴趣都过不了三天。幼儿园门口有人招学围棋、学武术的,都要报,报了之后学了一两次就不愿意去了。我自己给他找了个特靠谱的钢琴老师,到家里来教他,也不行。每次就像钢琴凳上有钉子一样,屁股无论如何坐不住,又哭又闹。

唯一最感兴趣的就是玩游戏,手机、ipad,逮到哪个玩哪个,夺也夺不下来。这将来上学了,肯定是不做作业、只玩游戏,难道也要把他送去电击治网瘾吗?我想着孩子在那里被电得死去活来就害怕啊!”

抱怨性格太内向:“我家孩子是不是太内向了?以前很活泼啊,2岁以后反而内向了。他明明认识这个小朋友,都走到人家旁边了,可就是不和人家打招呼;都拿起人家的乐高一起玩了,可就是不敢和人家说句话。这可怎么办哪?内向的孩子多吃亏啊!”

这些父母是因为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而焦虑,想管孩子又不知道如何管。

你不仅不用焦虑,还应该恭喜自己:孩子是我亲生的,不是机器人生的!

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孩子3岁就能捧着《唐诗三百首》反复吟诵,4岁就坐在桌前做数学题;你给他报兴趣班,他就欢天喜地地练到钢琴五级、围棋九段;你让他洗澡、刷牙,他就洗澡、刷牙;你让他不吃薯片,他就不吃薯片······那你生的还是人类宝宝吗?

其实,这些貌似很严重的“缺点”,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对于一两岁、两三岁的孩子来说,在一起不交流、各玩各的并不是因为孩子性格内向,而是这一年龄段的正常表现,发展心理学称其为“平行游戏阶段”,是从单独游戏到社交类游戏的过渡。

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孩子开始和小朋友交流了:“你有红色的乐高吗?我需要1个。”或者“我们一起来搭坦克吧。”父母的很多担心,或者父母眼中的孩子的缺点,很多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大可不必杞人忧天。

再比如说谎。2~4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喜欢在各种情境使用语言,但他们还分不清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想象。所以,当妈妈看见孩子吃薯片而孩子说“我没吃”时,并不是孩子在说谎,而更可能是在想:“糟了,我希望妈妈没看见我在吃薯片。”于是就脱口而出:“我没吃薯片。”


孩子并不是要故意骗你,而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不会说这种“谎”了——他就会说更能自圆其说、更难揭穿的“谎”了——你应该暗自庆幸,因为这说明孩子的社会认知能力提升了,能猜到别人的想法,开始和你进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智力竞赛了。


我当然不是鼓励、纵容孩子说谎,只是想劝慰各位父母,天底下没有从来不说谎的孩子。尤其在孩子心理发展的早期,说谎是正常的,因为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谎。

05、孩子就应该不理性、很贪玩

儿童的大脑发育有个特点,主管情绪的那部分发展得很快,所以孩子喜怒哀乐各种情绪一点儿不少,但主管理智(理性分析、决策、抑制冲动)的那部分发展很慢,要到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

所以孩子不听父母讲道理很正常,因为他听不懂,而不是因为他要和你对着干。就像如果霍金给我讲天体物理,我也听不懂一样,并不是我不好学,也不是我故意要惹霍金生气,而是我能力达不到。

同样的,孩子做事莫名其妙、蛮不讲理、撒泼耍赖、偷懒贪玩,不是因为他本性顽劣,更不是要故意和你对着干,而是因为他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没有能力对各种冲动进行衡量和抑制。要求几岁的孩子严谨自律、懂事讲理,和孩子刚学会走路就要求他完成5公里越野一样,都属于拔苗助长,危害极大。

不要说几岁的孩子,就是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仍然会头脑发热、冲动莽撞,做出各种蠢事。作为父母,考验你耐心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其次,孩子其实是最爱学习的,因为人类是最依赖学习的一种动物。

人类不像小马,生下来就会跑,也不像小老鼠,出生一周就能自己找吃的。人类的宝宝生下来只会吃奶、哭和睡觉。人类最主要的生存优势——强大的大脑,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而学习是促进大脑发育的必要手段。所以,人类大脑天生就进化得非常鼓励学习。

既然进化鼓励学习,就应该让我们非常喜欢学习才对,为什么今天一说起学习,孩子的第一反应是“学习是苦差事”呢?因为学习的方式改变了。

大脑的学习方式是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几万年前老祖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打猎、采集、求偶、生育,而不是现在的写字、编程、弹钢琴、学英语。

所以凡是与远古时期生活方式相关的问题,大脑就比较喜欢,也就是孩子们喜欢玩的东西,比如爬树、游泳、扔石子、玩泥巴、过家家、玩打仗游戏,还有傻乎乎的、好像毫无目的地到处疯跑——这些其实都是在学习如何解决远古时期作为一个成年人要面对的问题。

从进化的角度看,学习的本质就是掌握必要的生存技巧。

孩子的玩可不是浪费时间,他们是在演练将来可能需要的生存技能——有的和人际交往相关,有的和运动能力相关,还有的其实是在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呢,比如叠纸飞机、把床当成堡垒玩打仗游戏,乃至拆遥控器、把家里的拖鞋统统扔到装满水的浴缸里······就在这瞎玩、乱玩的过程中,他们的大脑在迅速发育,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体系在快速地搭建。

孩子喜欢玩,不喜欢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调皮、顽劣、不自律,而是因为人类天生不喜欢坐在课堂里的单调的学习方式,大脑也不习惯这些跟远古生存毫无关系的知识,比如我们大部分人对于大于1万的数字没有概念,就是因为在远古时期,很少会遇到大于1万的数量。

06、我们不必改正孩子所有的缺点

你可以想一想,在孩子惹得你头大的那些问题里,是不是看到了你自己的影子?

我的孩子做作业拖延时,我就想起我自己,在写这本书时也是各种拖延;孩子在弹钢琴遇到一个挫折就要放弃时,我就想起我自己,在研究中遇到一个阻碍就轻易放弃了;孩子在我们不给他买玩具而哭闹时,我就想起我自己,为了多年前未达成的一个心愿,至今耿耿于怀·····

区别只是在于,我比孩子的能力更强,所以他遇到的那些困难,在我看来可以轻而易举地解决。

“不就这么点儿作业吗?赶紧做完了就可以睡觉了!”

“这一段钢琴是有点儿难,但是再多练一个小时,你肯定可以拿下,一小时的功夫你都下不了吗?”

“一个玩具就哭闹成这样,你还有没有出息?”

如果有了这样的念头,我就无法接受他的这些行为,觉得他不勤奋、没毅力、没出息。当我遇到写书、研究这些问题时,我不会这么责怪自己,却没有想到,作业、钢琴、玩具对于孩子的挫折,一点儿不比写书、研究、旧日遗憾对我的挑战小。如果我可以轻易地原凉自己,为什么不能原谅孩子呢?

当然,接纳孩子的缺点,不等于不需要帮助他改正。


看看自己吧。比如我,确实不够勤奋,不够自律,也不好强,但那又怎样呢?我依然娶了一个好妻子,有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一份自己喜欢、非常有趣的事业,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支撑家庭。

我需要改正所有缺点吗?那会不会也失去了我的优点呢?诚然,如果我把那些缺点都改正了,我的人生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但是,那一定就是我更想要的人生吗?

如果我对自己的人生满意,又为什么要强迫孩子改正所有的缺点呢?何况,不许孩子拖延、做白日梦,会不会也遏制了他的创造力呢?一定要孩子不停地努力、奋斗,会不会损害了他内在价值观的自发成长呢?


归根到底,孩子和你一样,有缺点是正常的。你不会有完美的人生,也就不应该奢望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一方面,这是大自然的奇妙设计。但更重要的是,他是你亲生的。

07、把孩子视为“薛定谔的狗”

孩子长大后,也许成为销售狗、程序狗、护士狗,也许成为科研狗、培训狗、创业狗。他们逐步经历过高中狗、大学狗、考研狗,有些是生物狗、化学狗,有些是历史狗、漫画狗,都要做一段时间的单身狗,大部分会变成养家狗。如果幸运的话,都是房贷狗。

但是你的孩子会到底成为哪款狗,你也不知道,就像薛定谔的猫——

邪恶的物理学家薛定谔想象出一只充满暗黑能量的盒子,里面关了一只无辜的猫。这只盒子里有放射性元素,有一半的可能会触发一个机关,把猫杀死。这只猫现在到底是死的、还是活的呢?

不知道。如果一定要问,答案是“既不活也不死”,或者说“既活又死”。

但如果你打开黑盒子,你会看到这只猫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不去碰(观察)这只猫,它有两种可能性同时存在,但如果你去碰(观察)它,它的状态就坍缩为一个了。

这个怪异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奥地利物理学者)想出来挤兑他的学术对手玻尔(丹麦物理学家)的。以玻尔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多种可能状态的叠加,在观测时才会坍缩为一个状态。

比如,一个微观粒子的确切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以一定的概率函数分布在空间中,也就是说,它现在“既在这里,又在那里”,只不过在这里和那里的概率可能不一样。当人类观测它时,它就按照概率掉到某一个确切的地方,让人类能够看见。

如果你没听明白,没关系,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正如玻尔自己所说:“如果有谁声称明白量子力学,那他一定不明白。”

其实育儿也和量子力学一样神奇。当孩子呱呱落地时,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怎么就慢慢长成了那个淘气鬼?怎么就在脑子里装进了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怎么就变成了一个稳重、负责、努力、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我经常觉得,如果有谁声称明白了育儿,那他一定不明白。

薛定谔的狗,就是育儿中最神奇的一点——你的孩子有无限的可能性,成为各种狗。也就是说,你有孩子现在是各种“狗态”的叠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身上那无限多种狗态,每天都会坍缩无限多倍。最终,他只会成为一种狗。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条“斜杠狗”(斜杠青年,拥有多种职业或多元身份的人)。

以上翻译成人话就是:你的孩子有无限多种可能的人生,但这各种可能性每天都在降维、合并,最后在现实中,他只会走一条人生之路。

童年期的孩子,就像微观粒子一样,在本质上就是不确定的。这个不确定性,当然会引起你的焦虑,这无可厚非。可是请不要忘了,你要面对的问题,只是一个薛定谔的狗,而不是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要面对的,是生死问题。孩子得了重病,或者吸毒、滥交、加入黑社会,这时候不确定的是他能不能正常地活下去,你应该焦虑得日夜睡不着觉。

薛定谔的狗要面对的,只是方向问题。他究竟是学文科还是学理科?一个男孩子,不喜欢金融、计算机,却喜欢画画、读书怎么办?他为什么就喜欢那么平庸的一个女孩子,哪里比得上我安排的那几个白富美?

这些问题都不影响他人生的本质。文科狗和理科狗,也许一类狗比另一类狗的前途更远大,可哪类狗都可以活出精彩人生;金融狗、it狗和美术狗、编辑狗,统计数字能显示哪一类狗能吃到更多的肉骨头,可每一种职业都可以带来乐趣和成就感。

哪一种更好?真的很难讲。也许在你的眼中,猎犬就是比哈巴狗好,黑狗就是比白狗好,可是你的狗宝宝也许不这么想。也许到最后你会发现,无论哪一种人生,都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欢乐。这些选择,远没有你想象得那么沉重。

更何况,不管你怎样焦虑,你都不可能消除生命成长的不确定性。人类的观测并不能决定粒子在哪里,你的教养也不能完全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为什么不拥抱这个不确定性呢?

现代社会充满机会,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前你的选择非常有限,你做的包子村里的人不爱吃,你开饭店就会饿死;你写的文章乡试的主考官不喜欢,你就得回家种田。现在互联网把所有人都连接起来,你很容易就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同好。以前那些不可能存在的机会,正在源源不断地涌现。

孩子做的事情,只要有一千个人喜欢,每个人每年愿意付五百元购买他的服务,他就能过上很好的日子,而在互联网时代,找到一千个人一点儿也不困难。

所以,请放手让孩子去做一只薛定谔的狗。让他去体验探索未知世界的惊奇,让他去感受在不断地试错与校正中完善自我的骄傲。每一次体验,都是无限多种可能性的一次坍缩。

既然无法预设孩子的未来,那就用开放的心态拥抱这个不确定的未来吧。你失去的是担心孩子偏离你设计的人生之路的焦虑,得到的将是孩子自己开创未来的惊喜。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父母教育

微信扫一扫,用手机看该文章

微信公众号:易教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易教网公众号

最新教员

  1. 梁教员 北京外国语大学 日语语言文学
  2. 林教员 市场营销
  3. 王教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 谭教员 投资学
  5. 刘教员 清华大学 力学
  6. 史教员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能源与动力
  7. 杨教员 中央民族大学 生态学
  8. 李教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土耳其语
  9. 刘教员 北京理工大学 能源与气候经济
推荐科目: 篮球家教 书法家教 舞蹈家教 体育家教 围棋家教 俄语家教 游泳家教 语文家教 英语家教 物理家教 化学家教 生物家教 架子鼓家教 数学家教 雅思家教 托福家教 羽毛球家教 日语家教 钢琴家教 美术家教 小提琴家教 古筝家教 小学家教 初中家教 高中家教 高考家教 编程家教 作文家教 陪读家教
相关城市: j9集团|j9国际站官网
网站地图